
壓鑄件是一種壓力鑄造的零件,是使用裝好鑄件模具的壓力鑄造機械壓鑄機,將加熱為液態的銅、鋅、鋁或鋁合金等金屬澆入壓鑄機的入料口,經壓鑄機壓鑄,鑄造出模具限制的形狀和尺寸的銅、鋅、鋁零件或鋁合金零件,這樣的零件通常就被叫做壓鑄件。壓鑄件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,如壓鑄零件、壓力鑄件、壓鑄件、壓鑄鋁、壓鑄鋅件、壓鑄銅件、銅壓鑄件、鋅壓鑄件、鋁壓鑄件鋁壓鑄件、鋁壓合金鑄件、鋁合金壓鑄零件等。
特性
由于金屬銅、鋅、鋁及鋁合金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和可塑性,而且鑄造加工是在有壓力的壓鑄機中鑄造,因此鋁壓鑄件可以做出各種較復雜的形狀,也可作出較高的精度和光潔度,從而很大程度的減少了鑄件的機械加工量和金屬銅、鋅、鋁或鋁合金的鑄造余量,不僅節約了電力、金屬材料、還節約了勞動成本;而銅、鋅、鋁及鋁合金具有優良的導熱性,較小的比重和高可加工性;從而壓鑄件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、內燃機生產、摩托車制造、電動機制造、油泵制造、傳動機械制造、 儀器、園林美化、電力建設、建筑裝飾等各個行業。
應用
壓鑄件可以被制造為壓鑄汽車配件、壓鑄汽車發動機管件、壓鑄空調配件、壓鑄汽油機氣缸缸蓋、壓鑄氣門搖臂、壓鑄氣門支座、鑄電力配件、壓鑄電機端蓋、壓鑄殼體、壓鑄泵殼體、壓鑄建筑配件、壓鑄裝飾配件、壓鑄護欄配件、壓鑄輪等等零件,隨著國內制造裝備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,壓鑄機的裝備水平也顯著提高,可以制造的零件種類也在不斷擴大,壓鑄出來的零件的精度、零件的復雜程度也了較大的提升,相信在不遠的將來,壓鑄件會 的服務于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的!
澆注系統的位置、方向、大小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壓鑄件的質量,若要成型壓鑄件,在設計壓鑄件結構時,應考慮符合壓鑄工藝性的要求以及結合壓鑄設備類型,壓鑄件有開設澆注系統的部位。
設計壓鑄模前在確定分型面時, 考慮澆注系統的部位與設置方法,以有較好的充填性,的壓鑄件。結合實際情況,確定澆注系統設計原則為:
(1)澆注系統的位置應使金屬液充填型腔各部位流程 短,使金屬液溫度降低較少,動能損失少。
(2)先充填深腔部位,使難以排氣的部位先充填金屬液,將該處氣體排入排氣槽內。
(3)金屬液在型腔內流動應有 少的轉折次數,以防金屬液動能損失過多及金屬液分散(分散的金屬液易使型腔中的氣體不能很好地排出)。
(4)內澆口較薄時,金屬液流速較快,在轉折處易產生噴濺現象,使金屬液在該處過早凝固,在壓鑄鋁件表面形成花紋、麻點等缺陷,同時接觸過多金屬液的部位,易造成該處的模具零件過熱,使鑄件產生粘模、拉傷。內澆口較厚時,金屬液流速較慢,金屬液在轉折處易產生渦流而卷入空氣形成氣孔。
(5)金屬液不宜采用多分支澆口充填,以防金屬液在匯合時產生碰撞,形成渦流卷入空氣。
(6)澆注系統的方向 沿較長的型腔壁或有利于充填 邊遠的部位。
正確掌握澆注系統設計原則的關鍵在于應按壓鑄件本身結構特點,正確分析金屬液的充填路線,才能找出澆注的合理部位與方向。
在實際設計壓鑄件過程中,對澆注系統部位與方向有時難于兼顧,要有好的澆注部位,但不是較佳的充填方向,有些壓鑄件充填方向是主要的,澆注部位是次要的。
如壓鑄件結構較簡單、壁較厚,此時澆注系統的部位就是主要的,因為此類型的壓鑄件要求壓鑄時的靜壓力能傳遞到壓鑄件內部,使其能達到組織致密的目的, 將內澆口 開的較大、較厚,而又厚又大的內澆口才能使金屬液流速減慢,并能良好的充填性。對于復雜而外形簡單的澆鑄鋁件,應以金屬液流入方向為主。澆注系統以不同形式的澆口充填金屬液,使金屬液由澆口進入型腔的時問趨于一致,可達到逐步將型腔內的空氣排向分型面,再由排氣槽或儲氣包內排出的目的。
對于中等大小的壓鑄件,不論復雜程度如何,仍考慮以澆注方向為主,若因考慮方向而使壓鑄件偏離澆注系統中心時,應計算其偏移量,并在面積小的一邊增加輔助型腔,以平衡產生的反壓力,但總面積不得超出壓鑄機的允許面積。